CONTACT US
联系我们被收购是 Kiva 的终点,但对于仓储机器人公司来说,只是个开始。
2018 年双十一,阿里巴巴创下了 2135 亿交易额的战绩,刷新了历史。而在郑勇的眼里,极智嘉的仓储机器人也刷新了历史:投入机器人最多,服务的品牌客户最多处理的订单数量最多,涉及到的产品总量最多。
极智嘉不是第一次经历双十一的考验。据媒体报道,2015 年,极智嘉刚成立没多久,就成功交付了 20 台仓储机器人——而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有一台没有外壳的原型机。「如果说最早的双十一叫试水,那么如今极智嘉可以真正深入仓库,替代人工。」极智嘉副总裁杨隽哲告诉极客公园,他们认为,智能仓储的时代真正到来。
略带巧合的是,就在双十一之后的第二天,极智嘉正式完成了 B 轮融资的交割。据悉,本轮融资总额已达到 1.5 亿美元, 华平投资在本轮融资中的投资总额超过 1 亿美元,同时原有股东火山石资本、祥峰投资继续跟投。极智嘉创始人&CEO 郑勇称,在全球物流机器人领域中,极智嘉是 B 轮融资额最高的公司,同时也成为了第一家从物流领域发展出来的 AI 机器人独角兽公司。
随着新一轮融资的敲定,郑勇的野心也不单单局限在一家物流机器人公司,在 AI 行业,还有更多想象空间。
极智嘉在全国各地有共计二十万平米的仓库,这些仓库成为了公司最激进的实验田。
杨隽哲称,最理想的状况,仓库内 80% 的人工可以被取代,在客户的仓库中,仓储机器人也能够独立完成分拣、搬运等工作。
仓储机器人的工作解释起来并不困难,机器人接收指令搬运货架,沿着指定路径走到工人面前,当工人取出货物后再将货架搬回。避免了工人手动搬运的过程,时间大大缩短。而在简单的工作原理背后,要把这件事情商业化并不容易。
「让机器把一件东西从 A 点运到 B 点很简单,一个大学生创客也能做到,难的是大规模机器人的协调,如何不让机器人之间撞车,如何规划最优路线,这是非常考验算法的。」杨隽哲说到。
在众多机器人硬件之上,还有一套庞大的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,要求系统足够稳定,并且调度不能出一点错,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难倒了不少人。把这套技术做出来,应用到实际场景当中又是一个巨大的鸿沟。从这一点上看,实战比技术要重要的多。
每一个仓库的场景各不相同,极智嘉需要和客户不断探讨,才能把符合场景和需求的机器人投入使用。
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比较主流的运行方式,一种是在地上铺设二维码作为定位,依据二维码机器人可以移动到准确的位置;要求更高的机器则采用 SLAM 导航,机器内部装入激光雷达,用视觉技术实现物体识别、导航等功能。当然,将两种技术混合在一起也是一种方案。
考虑到成本原因,目前国内大多数仓库都使用二维码定位的方式。但是当成本下降之后,SLAM 导航技术明显是更优的选择。
2018 年双十一,极智嘉共投入使用 3000 余台仓储机器人,整体处理的订单超过 500 万。3000 这个数字并不起眼,但是在这个行业内,确实是一个庞大的量级。仓储机器人的鼻祖,Kiva 机器人在 2018 上半年出货为 7000 台,相差并不大。
但是几千台机器人远不是行业的天花板。根据市场咨询与研究机构 Tractica 预测,到 2021 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将从 2016 年的 4 万台激增至 62 万部。同时,该行业的市场收入将从 2016 年的 19 亿美元增长至 224 亿美元。
技术永远不是门槛,随着这一领域变热,不少公司也一头扎进来。为了尽快铺设规模,这些企业企图用价格战来打开市场,价格竞争一度非常激烈。作为最早进入行业的企业之一,郑勇认为除了技术、时间上的优势,团队的磨合也很重要,这些因素都直接和机器人出货量、服务客户数量挂钩。
在面对竞争时,极智嘉还有一个解决方法:进军海外。郑勇向极客公园表示,国内与国外的市场特点很不一样,中国零售电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,人们对物流服务要求也非常高。但是另一方面,中国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,市场能渗透到什么程度,和人工成本有很大关系。「最大的障碍就是人工成本和自动化的平衡。」
而在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外,人工成本很高,更需要机器来取代人工。截至目前,极智嘉业务范围包括中国大陆、香港、台湾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欧洲、美国等区域,并已经和各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广泛建立了合作。在郑勇的认知里,未来海外业务在公司内占的比重还会略高一些。
2012 年,亚马逊以 7.75 亿美金收购 Kiva System,并逐渐应用到物流仓储业务当中。
根据 2013 年的一份报告,亚马逊在当时普通订单的交付成本约为 3.50 至 3.75 美元,而使用 Kiva 机器人之后将使这一成本下降 20% 至 40%。
在随后的几年,大洋彼岸的创业者们,也开始蠢蠢欲动,不少创业公司在 2014、2015 年相继出现。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前后出现了 50 余家仓储机器人公司,除了极智嘉、快仓等创业公司,海康威视、新松等老牌企业也在该领域布局。
很多公司直言不讳,最初的灵感确实来源于 Kiva,在亚马逊收购的节点上,引爆了整个行业。这种情况与苹果收购 Siri 之后引爆了语音市场十分类似。
被收购是 Kiva 的终点,但对于仓储机器人公司来说,只是个开始。仓储机器人还有许多玩法,例如不止于零售,在汽车、快时尚、医药等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。在机器形态上也产生了很多变化,无人叉车、智能机械臂、分拣机器人都属于物流领域细分场景下的产物。
此外,在物流甚至人工智能的市场,企业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不高,因此最先达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仓储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郑勇告诉极客公园,极智嘉不仅要做一家仓储机器人公司,他更希望成为一家 AI 机器人公司,向更多客户开放极智嘉的 AI 技术,即赋能。对郑勇来说,物流行业和制造行业是两个重要的阵地。极智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仓储机器人,而是整个仓库的智能解决方案:怎样实现 100% 的无人仓。在制造行业,郑勇透露,极智嘉正在筹备一个智慧工厂,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,充分利用 AI、物联网等技术展示工业 4.0。
仓储机器人行业的另一个头部玩家,快仓的思路似乎有所差异。在极客公园之前的访谈中,快仓将重心放在了自动驾驶之上。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也是一种「无人仓」。在一致的目标面前,各家的玩法都略有相同。
在专注的领域站稳市场后,这些类 Kiva 的公司不再满足于做 Kiva。有意思的是,极智嘉与快仓的创始人都表达过类似观点,最开始没想太多,最终结局也很有可能与 Kiva 一样卖身。然而发展到现在才明白,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。不仅扎根现在,他们正在寻找更广阔的市场。
不过,在一致的目标面前,面前的阻碍还有互联网巨头。京东、百度、美团等一众公司都在低速、物流自动驾驶方面有所布局,更不用提一众创业公司。当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市场,「极智嘉们」又将迎来全新的挑战。
微信公众平台
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580号
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:知道网络